7月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在超快电子源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学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团队成功开发出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其性能远超传统金属电子源。
这项突破解决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难题。传统金属电子源难以同时实现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而新型碳纳米管电子源通过7飞秒超短激光脉冲驱动,不仅实现了0.3电子伏特的超低能散,还保持了极短脉冲时间,完美兼顾了这两项关键指标。
"这就像同时获得了高精度显微镜和超高速摄像机的功能,"论文通讯作者戴庆教授解释说,"我们终于可以清晰地捕捉原子尺度下的超快动态过程。"
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极大推动超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进程,为揭示材料界面电荷转移、光催化反应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观测工具。
研究团队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实际应用,有望推动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
本文转载于快科技,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本站只做信息存储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jjwt.cn/news/6343.html